1.     高血脂

眾所周知,高血脂與動脈硬化的發展有絕大的影響

低密度膽固醇 LDL 濃度與引發急性心肌梗塞 (AMI)的危險機率成線性正相關。

在一項為期五年的研究中發現

    血中LDL<120mg/dl,AMI的機率為0.8/1000

    血中LDL>190mg/dl,AMI的機率為100/1000

   (其危險機率為一般平均值的五倍)

 

2.      動脈硬化、缺血性心臟病、腦血管疾病

包括心肌梗塞、心絞痛、腦血管梗塞、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、間歇性跛足、血管性陽痿;等皆起因於動脈硬化

危險因子包括

 高膽固醇 Hypercholesterolemia 

低密度血脂蛋白濃度過高 High LDL level 

纖維蛋白元過高 Hyperfibrinogenaemia 

脂蛋白(a) Lp(a) 過高 

血液黏稠度過高Hyperviscosity

高密度血脂蛋白濃度過低 Low HDL level 

高血壓 Hypertension 

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 

尼古丁 Nicotine abuse,體重過重 及 缺乏運動 

血漿析離術能有效去除危險因子,不僅在預防動脈硬化,對已經狹窄阻塞的動脈也有回復regression的作用,能使阻塞血管再度暢通

 

3.     糖尿病

糖尿病患者因長期糖份代謝異常,多合併有高血脂(尤其是LDL)。堆積於體內的大量糖化LDL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比一般人更容易引發動脈硬化的元兇。

因此,在 2001年,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畫 ATPⅢ 中就把糖尿病的病患視為已經罹患動脈硬化,將糖尿病病患列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族群

動脈硬化外,患者同時有明顯微細循環障礙,包括血液黏稠度上升,紅血球凝集增加,紅血球變形能力降低,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受損。

因動脈硬化以及微細循環障礙造成組織容易缺氧受損─包括

糖尿病腎病變引起尿毒症,約佔洗腎病患的1/3,比例仍不斷上升中

 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:腸胃功能異常、腹瀉、便秘、血壓不穩定、膀胱功能損傷、陽痿

 糖尿病神經炎:手足部感覺異常、疼痛

 糖尿病視網膜病變90%糖尿病患者有視神經侵犯,其中約16~25%病患造成失明

 糖尿病足:因下肢動脈硬化與微細循環障礙,造成足部傷口無法癒合,截肢的機會為正常人的10倍以上

   陽痿:合併血管硬化,自主神經失調

 

4.   預防老年癡呆

歐洲最新研究發現,降低脂肪和膽固醇含量,甚至降低血壓,能明顯減低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。

日本的研究論文也發現,血漿析離術能改善老年癡呆患者的臨床症狀。

 

5.     微細循環障礙

相關疾病包括

視網膜黃班退化  Age-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(文明社會失明主因之一)

突發性耳聾、暈眩

糖尿病視網膜病變(糖尿病病患失明主因)

尿毒症與糖尿病神經病變(疼痛,感覺異常)

糖尿病足  DM foot

 

6.      目前,在台灣因健保給付關係,使用最大宗為自體免疫神經炎(重症肌無力、多發性神經炎、等)。另外,有研究使用於自體免疫疾病SLE、風濕性關節炎、 TTP)也有一定療效。

 

[ 首 頁 ]